国央企未来怎么走?中央这么说……

行业新闻

new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国央企未来怎么走?中央这么说……

优财云链ycyl 2022-10-24 1274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收官阶段,近日央企上市公司用一系列亮眼的数据交出了做强做优做大的精彩答卷。 截至8月30日晚,已有391家央企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半年报,266家实现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241家实现了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占比分别为68%和61%,充分发挥经济稳增长“压舱石”的作用。

其实在7月,国资委组织召开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推进会提出,各央企要着力构建定位清晰、梯次发展的上市平台格局,着力打造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双优生”。随着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入,多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近期频频表态,将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注重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同步提升,要加强市值管理、增强股东回报。 

那么,什么是管资本,管资本的核心任务和主要路径是怎样的?

“资本”意识为核心

但资产历史包袱、资金统筹缺失、资源配置

等问题亟待解决

现如今以管资本为主,深化国企改革已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词,改革方向由原来的以管资产、管经济为主向管资本方向转变。 “资本”意识是国企核心,但其实资产历史遗留问题、资金统筹问题、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国有资产监管困难,资产处置与配置未能有效结合

国企资产管理的效果对国家经济具有一定影响,当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在体系、标准、产权、监管力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国企资产管理混乱。

1)国有资产历史包袱多,资产流失严重

国有资产在国家行使各项治理职能时的作用突出,但市场化经营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且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在长期国企改革中,多次出现股权贱卖、权属不清、烂尾工程等现象,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2)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资产产权盘点困难

国企中管理人员虽然可以对资产进行管理和支配,但并不是资产的所有人,因此国有企业中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割裂开来的,同时重生产经营导致对资产缺乏系统研究和规划,导致产业布局分散,也导致国企资产产权管理中盘清盘点比较困难。

3)资产监管体制缺位,流程低效且严重形式化

国企资产管理过程中财务监督管理存在形式化的问题,很多名义上的监管人员没有实际的监督管理权限,因此无法进行有效监管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另外,内部体制僵化,缺乏具体的操作规则,内部体制不健全导致各类资产安全监管问题。

2、国企资金利用效率低,缺乏全流程管控,管理制度亟需完善

其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资金的有效管控,正确使用资金管理是维持国企生产运行的重要保障。虽然当前很多国有企业已经意识到资金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但国有企业实际的资金管理情况并不理想。

1)资金管理制度需要完善,管理层分工不明

目前,部分国企在进行资金管理时,没有建立独立的规章制度用于资金管理,导致国企对于资金管理比较盲目,从而出现管理层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当遇到问题时易出现互相推脱的现象,大幅降低国企对资金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资金监管也十分关键,若无法对资金的流向进行实时的管控,会影响国企资金安全管理质量。

2)资金分散搁置严重,缺乏统筹安排和集中管理

国企经营发展过程中业务范围不断增加,在一主多业、多元化经营的模式下, 集团内部组织结构复杂,各个子公司之间经营具备较强的独立性,资金较为分散。另外子公司对资金没有进行统筹安排,资金出现闲置的情况,没有充分发挥出资金的有效用途。而集团对子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度要求增加,会出现资金集中管理方面推进缓慢和消极执行的情况。

3)资金预算管理落实不到位,缺乏风控意识

很多国企有规范的预算管理,但其中存在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预算管理约束力不足,以及考核不到位的情况。比如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目标前瞻性不强,资金预算和经营计划不匹配等问题,又比如预算编制后没有进行全面监督和考核,没有良好落实对应项目支出。

3、抓“核心环节”和“关键链条”,资源匹配能力和国有资本放大功能需进一步提升

1)资源配置未向“关键链条”和“核心环节”集中

在国企的经营发展中,大多缺乏长期发展目标引领、现有业务缺乏市场竞争力、低价值业务占比过高。多数国企虽然制定了中长期战略规划,但顶层梳理、战略定位和目标不够清晰,因此存在业务交叉、资源配置不科学等问题。另外,部分国企只关注经营指标,一味追求做大,缺乏对关键链条、核心环节的投入,高增长性、高盈利性市场化经营性业务普遍较少,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2)资本布局不够科学,国有资本放大功能未能体现

国有资本布局存在不够合理的现象,大多依旧集中在传统基础领域,且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环节,没有发挥出产业引领作用,在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入明显不足。另外,部分国企缺乏契合城市经济与产业升级发展方向、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存在资本布局上支撑不足的情况,国有资本放大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3)资本运作形式单一、不科学,缺乏资本运作新意识

资本运作具备非常多样的形式,包括增发、并购、合并等形式。不少国企受到管理能力和体制的影响,资本运作形式缺少多元化,只是将资本运作认作为单一的上市融资,大部分国企很难以主动吸收现代的资本运作融资思想,难以有效发挥多元化资本运作形式的作用。

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是战略“再定位”

顶层“新设计”,市值管理“新角度”

其实市场竞争加剧对国企改革转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企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顶层设计、战略定位、内控运营、风险控制、数字化赋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需要进一步对能力进行升级。

1、战略“再定位”,全局梳理业务,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顶层设计

新一轮国企改革围绕着“1+N”政策体系展开,主攻两个问题,一个是国资改革,一个是国企改革,核心指向就是如何国有资产资本化,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首要任务是“定位”,国企应该根据自身的监管分类,先根据分类进行战略定位。

比如合肥建投,作为服务城市建设发展的主力军,承担城市中发项目建设投融资职责,主动参与公益性项目建设,并推进新兴业务的发展。

合肥建投就是先对企业资产布局和结构进行梳理,并对未来转型的主业涉及的九大业务板块的具体架构和业务发展方向进行明确。主要是将主业相同、产业相近的所属企业和业务按照业务板块进行分类归口,组建各个业务的事业部,聚焦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主业,进行专业化管理和资本运作。

所以对于国企来说,最重要是先明确“我属于哪一类”,再确认“我应该做什么”,最后是“我应该怎么做”,即“一企一策”,国有企业从自身功能定位出发,梳理自身业务,划定业务范围,根据自身业务组合与竞争优势将战略“再定位”,创造价值,实现转型升级。

2、“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为核心,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

当前国有企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不仅能起到把握国有企业发展方向的作用,在保障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执行上也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比如深圳资本运营集团通过党委的定位将“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顶层概念作为核心,全面系统进行落地。

第一,在把方向上,主要从把握思想方向、政策方向、以及行动方向三个由上至下的层次,整体促进国企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在管大局上,针对国企战略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三方面,就要求企业的“五力”,即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第三,在促落实上,党委促进、推动、督促、帮助企业经理层将经营管理任务落实好、完成好,要促发展条件、促资源准备、促计划落实、促考核评价、促文化激发。

3、市值管理作为一种顶层设计的战略管理行为,对国有资产资本化意义重大

市值管理作不仅是评价国资国企效益的工具,也是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升国有资本回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市值管理的内涵体现在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以及价值经营三个方面,实质上是上市公司的战略思维与顶层设计,终极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从资产实现资本化的角度看,市值管理涉及企业的经营理念、市场定位、商业模式、产业环境、公司治理、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品牌建设、融资策略、投资者关系管理、社会责任、核心竞争力培育等方面。

目前国资委对国企市值指标高度关注,国资委明确要求央企旗下上市公司注重投资者沟通工作,有助于改变以往国企较少关注自身资本市场形象的情况,市值指标将不再是“冷宫角色”。有了高层定调,各地国资纷纷行动,提出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的具体目标。除了对已上市的国有企业设定市值管理指标,不少地方国资还明确了整体上市计划,推动更多国企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员。

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优化资本布局

打造“资源-资产-资本-资金”四资联动良性循环

管资本核心其实就是:优化资本布局,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规范资本运作四件事。这其中涉及国资管理体系创新、分类开展国企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多方面实践落地。

1、“管资本”背景下加快顶层设计步伐,创新国资管理体系,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其实在“管资本”的背景下,以盘活低效无效存量资产为切入点,强化对国有资产的运营和价值管理,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保值增值是核心要义。

比如河北国控是省级综合性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投融资和资本运作平台,其所属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小、散、弱”问题突出,存在大量历史遗留问题,低效无效、闲置呆滞资产占比较大。尽管闲置呆滞资产占比曾一度高达60%以上,河北国控没有走“一卖了之”简单的“一刀切”方式,而是根据低效无效、闲置呆滞资产的成因、种类、规模,采取了综合化的盘活方式。

其中,“盘活+复营”模式,就是通过对企业注入新机制、新元素,重新恢复企业的生机活力,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建多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系。

落到具体资产来看就是建立全生命周期下资产管理,从全局出发,对某个项目进行全方位、全层次、各要素的统筹规划,从而更有效地集中有限的资源实现目标,这是一个自上而下决定的过程,也是一个各个要素联合的过程。点这里,帮你盘清资产家底 · 掌握经营效益 · 加强资产监管

2、 聚焦主责主业,分类推进国企混改,提升国有资本竞争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混改的核心内容是市场化,有利于整合价值链协同力量,快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国内经济市场的价值,可以说是整个国企改革中的“明星”。

1)引入战略投资者资源互补,激发发展新活力

混改的基础是产权制度的改革,改革绝不是产权的简单混合,还需要治理结构的完善、引入市场化机制等多项内容,即引资本与转机制相结合。河北国控业务结构中地产项目是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身不从事房地产业务,受专业性、技术性因素限制。所以最终是通过引入战投的方式,“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其实就是“盘活+混改”扭转了被动局面。

2)立足资产盘活的国企改革,开创新模式,瘦身又健体

管资本是以管资产为抓手实现利润目标和社会目标,立足资产盘活,与“瘦身健体“相结合。这里河北国控提倡“三个一批”分类出清思路,探索出瘦身健体新模式。主要是三大类:一是改制退出,通过公开挂牌转让产权,实现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与瘦身健体“一步到位”。二是股权转让一批。有效利用产权交易市场,通过股权公开转让,将一批沉淀资产转化为资本,较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破产出清一批,实现减负发展。

3)突出主业,横纵结合的战略性重组,实现 “1+1>2”

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集中,有进有退。通过纵向整合、横向联合,达到突出主业、做优做强主业的目的。并购重组主要是通过收购非国有资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比如中央企业对于地方国企的合资重组,央地重组规模扩大,可以有效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能配置和促进过剩产能消化。

3、组建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公司 “两类公司”进一步完善资本布局

在“管资本”大背景下,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还有一步很重要的模式,就是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更多是“产融结合”的模式,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则是“资金、资产、资本”三资转化的模式。

首先,对于具有战略性的产业以及国家关键性领域的国企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从而保障对这些企业的控制力,实现政府保发展的目标。

其次,将国有资本的投资方向转向服务国家战略目标,逐渐投入国家安全、公共服务、民生、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

再次,将完全竞争类的国企进行有序的退出,从而提高国企效益。

最后,可以通过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方法,展开股权运营,行使股权管理权利,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资本的合理流动。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